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杨金才教授做客外语论坛畅谈“国际传播视域下的外国文学研究——理论反思与话语建构”
作者:马欣瑶编辑:张亚男审核:李敏锐时间:2025-07-01点击:

629日下午,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应邀做客外语论坛·专家论道,就国际传播视域下的外国文学研究——理论反思与话语建构”这一主题进行分享,吸引了我院众多师生前来学习交流。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李敏锐主持讲座。



杨金才教授开宗明义,讲述了外语学科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外语学习者应注重自身外语能力的提升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以更好在国际传播中坚持中国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做出中国贡献。随后,杨金才教授又深入阐述了国际传播的内涵与重要性,强调在国际传播中要坚持“传播中国”与“认识世界”并重,要体现立场、国家意识与价值取向,关注并研究不同文化的潜意识。在国际传播视域下,外国文学研究应更多转向“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外国文学研究”,要将“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两个维度并重,在对对象国社会与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同时,也不忘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自我、吸收外来。

随后,杨金才教授又从“共同体”、“权力”等概念出发,强调了中西方文明的区别。指出,“后记忆”、“后创伤”等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关键概念产生于西方文化土壤,并不能在“讲故事”时简单套用。外语研究者应当摆正位置、坚定自信,警惕西方文化色彩笼罩下的东方故事。

在讲座的最后,杨金才教授提出了两点反思。第一,在时代和历史的语境下,外语研究者应留心角色转换。在国际传播中,我们要走出过去的阴影,保持自信;历史地看待、审慎地鉴别纷繁复杂的思想;要立足新时代,以我为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客观、辩证、学理的态度进行学术研究。第二,在理论和概念运用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理论原点、保持清醒认知、提升鉴别能力。



杨金才教授的精彩分享在与会师生中引发了激烈反响,大家就“网络新媒体与国际传播”、“国际传播与翻译”、“国际传播与经典文学”等主题向杨老师提问,并得到了耐心专业的解答。李敏锐对讲座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杨金才教授的讲座和分享表示衷心感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