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我院教师在第二十一届中国跨文化研究年会作专题报告并获专家高度评价
作者:艾蓉编辑:张亚男审核:秦发兰时间:2025-10-07点击:

2025年9月26日至28日,第二十一届中国跨文化研究年会在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成功举办。本届年会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跨文化研究与实践”为主题,由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及《跨文化研究论丛》协办,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AI与跨文化交际、文明互鉴等前沿议题研讨。外国语学院芦丽婷、王隽、艾蓉三位教师受邀参会,以专题报告形式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凭借对跨文化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创新探索,获与会权威专家高度评价。   



聚焦外语教育痛点 我院教师携创新研究成果参会

在年会平行论坛的专题报告环节,芦丽婷、王隽、艾蓉三位教师以“跨文化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协同机制构建 ——基于CIP框架的双层赋能教学模式研究”为主题,系统阐述团队研究成果。报告直指当前外语教育两大核心痛点:一是跨文化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难以同步推进,二是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缺乏有效融合路径。

为破解痛点,三位教师整合国际前沿理论与本土研究成果——既借鉴美国5C标准、Byram跨文化能力模型的核心内涵,又吸收孙有中、张红玲等本土学者的研究精髓,创新性提出“语言能力—跨文化意识—思政元素”三元框架与“能力—意识—价值”三角模型,构建起可落地的“双层赋能机制”。同时,团队通过3所高校360名大一学生与6名教师的准实验验证模式有效性,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跨文化能力显著提升,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感明显增强,反思层次从“差异解释”跃升至“价值自觉”;研究还形成N-C-R-I闭环路径与配套评价机制,教学实施提供了具体建议。



成果紧扣教育使命 权威专家给予高度认可

三位教师的研究成果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既回应国际教育界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关注,又紧扣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在专题报告后引发与会专家热烈讨论与广泛好评。

其中,跨文化研究领域权威学者张红玲教授特别对该研究的现实意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构建的“双层赋能机制”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有效解决了跨文化教学与价值引领脱节的行业难题;多位参会专家也表示,该研究将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深度结合,为数字时代跨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我国跨文化外语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会成果显实力 助力我校提升学术影响力

我院教师在年会上的出色表现,彰显了学院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领域的前沿实力,为提升我校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参会教师表示,此次年会既是一场思想盛宴,更是一次学术交流的宝贵机会。未来,团队将结合与会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推动其在教学实践中落地应用,同时持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为我校跨文化研究与外语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也为我国跨文化研究领域贡献更多“华农智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