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中国著名非洲研究专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与现任院长刘鸿武教授应邀做客第149期外语论坛·专家论道,在人文楼附楼A102会议室做了“非洲农业发展潜力与中非农业发展合作”专题讲座。讲座由副院长覃江华主持。
刘鸿武教授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非洲”大框架下,探讨了非洲大地资源丰富却无法彻底摆脱贫困的多重致因,其中,西方主导的农产品定价体系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他认为,中国脱贫攻坚的实践与经验将对非洲走出贫困具有重要借鉴,中非农业合作是中非合作基础中的基础。
刘鸿武介绍了非洲农业文化形态与历史演进,并分享了他对中非农业合作的战略思考。他把非洲文化大致划分为六个区域:“北非”文化区、“西苏丹”文化区、“东苏丹”文化区、“几内亚”文化区、“大刚果金”文化区和“东南非”文化区,并指出每个文化区都有其独特的农业文化与农业发展特色,比如:肯尼亚(茶叶)、埃塞俄比亚(咖啡)、莫桑比克(腰果)、卢旺达(辣椒)、坦桑尼亚(剑麻)。他建议在场师生聚焦一个非洲国家,扎根下去,深度了解其农业文化与发展优势,积极寻找合作发展空间,并对如何依托国别区域建设、衍生我国知识的价值链、翻译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关于非洲研究的成果、加大人才引进以及加强我国对非洲国家的研究和知识储备等提出建议。
刘鸿武深度剖析了非洲农业发展潜力与现实困境。非洲农业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农作物单产水平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增值能力不足、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自然资源退化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的冲击等。非洲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包括: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积极的政策环境、非洲大陆自贸区的积极影响、国际社会加强对非合作(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他殷切期盼我校今后能发挥中国农学家走向非洲的桥梁作用,推动中国的农业大学、农业学科到非洲开展农业合作,推动湖北省的农业企业到非洲寻找机遇,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贫困,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最后,刘鸿武简要回顾了中非农业发展合作历程,并对前景做了展望,重点谈了“一带一路”对接非洲减贫与发展问题。他深刻地指出非洲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非洲是中国撬动与西方关系的战略支点,是中国塑造国家身份的特殊场所,是中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平台。
此次讲座,刘鸿武以其深厚学养和前瞻思维对外国语学院特别是“国别与区域暨世界农业文化研究中心”如何在区域国别研究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建议,并与我院新引进的坦桑尼亚籍教师Lyatamila Ndyali就非洲发展问题进行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