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在A102会议室开展学习研讨,集中学习两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会上再次专题学习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时代英才自主培养有关精神,部署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冯国林主持,理论中心组全体成员参会。
会上,方红领学全国两会精神,并对国家高校科研与教育政策导向进行了深入解读。她提出教师应结合AI开展教学与研究,积极转型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求。外语专业建设,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加强英语专业与科技、新质生产力领域的融合。在课程设置上,增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在新兴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断推进创新和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
耿云冬领学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聚焦“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两部分。结合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师发展实际,提出学院教师要在自由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具有校本特色的有组织科研活动,积极聚焦中外农业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国特色“三农”话语体系国际传播等研究领域,为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内涵式高质量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外语学科的力量。号召大家深思细悟“教育家精神”,持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做“四有”好老师,助力学校“时代英才培育行动”。
秦发兰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她强调,要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强化“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与核心育人价值的有机融合。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她提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年度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系统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学改革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在坚守教育规律中探索新时代育人新模式,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任丹领学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她指出,一号文件涵盖了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富民产业等多个维度,为理解乡村振兴的全局性战略提供了重要指导。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她提出教师要主动在课程建设中注入乡村振兴元素,将政策文件翻译、乡村叙事传播等内容纳入笔译教学与课程思政体系;在实践育人层面深化产教融合,鼓励师生参与乡村电商文案翻译、农产品国际投标语言服务等特色项目,探索"挑战杯""互联网+"等双创赛事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
冯国林领学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时代英才自主培养有关精神,强调外语学科要主动对标人才培养新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人才培养转型,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他指出,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将全面贯彻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育人目标,构建以价值塑造为先导、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知识体系建构为支撑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他要求全体教师主动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与家国情怀、审美品格、创新素养培养有机融合。
最后,冯国林对学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和深刻阐释。他指出,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全体党员教师率先垂范,通过自学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他强调,此次学习不仅是一次理论武装,更是一次实践锤炼,每个人都应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同时,他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要求大家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问题查摆、集中整治等环节,确保学习成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