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师生沙龙成为了外国语学院新生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本科生导师与新生面对面交流也成为外国语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自2019年起,外国语学院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该制度旨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指导。
9月14日下午,陈淑鸿老师与外文2001班窦昕彤、闫奕莹两位同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导师座谈会。见面会之初,陈淑鸿老师亲切地询问两位同学在校生活状况,并讲述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作为母亲的经历,让两位同学在聊天过程中逐渐放松下来。随后,她以“大学的未来规划”为中心,从英语专业、社团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做了细致而又通俗易懂的解读,她鼓励同学们在自己大学生活之初就明确自己的兴趣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谈到,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文史哲方面要广泛涉猎,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赋予英语更多的可能性,为未来奠定基础。
陈淑鸿老师正在和窦昕彤、闫奕莹同学谈话
其中,参与座谈的外文2001班窦昕彤同学分享到,新生报到不久,她便期待着早日见到陈淑鸿老师。“初次见面时,陈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平易近人。她见到我们后热情地邀请我们坐下。”
“大学之道,在于明德。”陈老师认为,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要设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大学一年级阶段是打好英语听力和口语基础的关键时期。陈老师还向两位同学介绍了英语专业硕士阶段学习的研究方向,嘱咐她们要广泛阅读,尤其是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与此同时,同学们还需加强中文学习,多阅读英文原著,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好基础。
陈淑鸿老师和窦昕彤、闫奕莹同学的合照
在生活方面,陈老师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她认为我们应劳逸结合,在学习生活、社团活动和体育锻炼之间建立平衡关系。此外,人际交往也很重要,陈老师希望两位同学与同学、室友友好相处,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坦诚沟通、自我反省、换位思考、求同存异。
在交流的过程中,陈老师多次强调,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轻信,不盲从。陈老师还就同学们关心的一些问题给予了解答,比如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区别、攻读双学位的政策、是否需要修读双学位等。陈老师循循善诱,不仅一一解答了两位同学对于大学学习的疑惑,也解答了她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经过这次谈话,我们都对未来有了初步的规划,未来的我会向语言研究的方向努力发展,秉持初心,成就更好的自我!”窦昕彤同学激动地说道。
师生沙龙为同学们提供了与导师面对面交流分享的机会。本科生导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引导,还充分发挥着导师的启迪与濡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