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5点,校老教授协会、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党总支新老党员面对面座谈会在院办A102室举行。活动由朱迎滨同志主持,学院党委书记胡守强以及华农老教授(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松年教授,副会长(省老科协秘书长)侯明生教授,副会长蔡礼鸿教授,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农艺师张丑合教授莅临现场,为各支部党员讲述党史故事,分享入党多年的心得体会。
活动伊始,学院党委书记胡守强为本次座谈会致辞。在对四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之后,胡守强提醒在场的青年党员们珍惜机会,与党员前辈们增进交流,学习其先进事迹,借此获得感悟与启发,不断提升自我。
活动正式开始之后,四位老教授依次为大家讲述党史故事,分享心得体会。
刘松年教授首先针对青年党员应当如何完善自我进行了分享。他提到,“勤读立耕,励己达人”的校训,不仅仅是我们华农人的行动准则,更是一代代党员前辈留下的光荣传统。通过讲述我校章文才、杨新美、陈华癸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刘教授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青年学子应当有长眼光、大格局。外语系的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特长,将专业特色与学校优势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他嘱咐在座的党员同志,人生只需做好两件事:一是不断聚焦自己的人生目标,将抽象的理想具体为明确的规划;二是保持专注,一旦确定目标,就要专心做好这件事,百折不挠向前走,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蔡礼鸿教授着眼于武汉是中国革命重地这一背景,重点讲述了辛亥革命这一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通过概括性介绍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蔡教授为同志们总结了这一伟大革命的意义和历史经验,指出了党中央对于辛亥革命的高度肯定。通过引用“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这一警句,蔡教授对在座同志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呼吁同志们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侯明生教授则聚焦于本次活动,就同志们进行的党史教育学习提出了建议。他针对“学史力行”这一主题指出,党史学习和红色教育不是空洞的,而应当体现和落实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上。各位党员同志也应当将初心和使命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实践和行动中成长。
紧接着,张丑合教授通过两个小故事引发了同志们的思考。其中之一是“一句话”的故事。他讲述道,在美舰试图穿航台湾海峡时,我军曾与外机于空中对峙超过2小时,最终将其逼退。这期间,我国空军飞行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要干就干,看谁不怕死!”张老师指出,这句话诠释了解放军战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高度觉悟,体现了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奉献精神。第二个故事则是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张老师将上世纪50年代的总人口以及粮食总产量和2020年的对应数据进行了对比,突出强调了袁隆平院士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鼓励党员同志向袁老学习,真正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
随后,活动进入了党员面对面交流环节。满秭岐同志向教授们提问道,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青年一代党员应当如何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对此,蔡礼鸿教授结合个人学习和生活经历回答道,青年党员现今羽翼未丰,正是学习和积淀的重要时期。作为青年党员更要在思想上要不断激励自己,发挥好榜样作用;在行动上则要从小事做起,向革命先辈看齐,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张佳一同志提问道,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为回答这个问题,蔡礼鸿教授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具体内涵,使在座的同志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辛亥革命。他指出,对辛亥革命失败与成功的不同界定,体现了国民党的正统史观和共产党的革命史观角度的不同。另外,针对满秭歧同志对于专业特色和学校优势的疑问,刘松年教授指出,外语系的学生要学会“借势”,将学校特色转化为自身优势,不断发展自己。青年党员要立意高远,心怀大志,将格局打开,才会有大作为。四位教授发言结束后,来自各个支部的学生党员也踊跃分享了个人感悟。商二支部王嘉睿谈到,作为一名新党员,应当不断学习党史精神,明确前进的方向,同时向老党员们学习,认真倾听党员前辈对于党史的理解,并铭记从中得到的启发。英一支部张佳一就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提到的“人民至上”理念进行了分享。她向同志们描述了一幕幕党为人民服务和奉献的画面,并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青年只有脚踏实地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为人民谋福利,才能成为时代的“顶流”。
最后,参与座谈会的全体党员同志与各位教授合影留念,并为老教授们献上花束,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这次面对面交谈,青年党员们更加坚定了自身的立场,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各位同志们表示,他们一定会谨记老教授们的谆谆教导,以优秀前辈为榜样,持之以恒,用实际行动书写自己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