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晚,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一场线上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开展了题为“为普通翻译学理论的知识翻译学体系建构”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覃江华教授主持,来自外国语学院及全国各大高校的师生共计400多人参与了本场学术交流。
杨枫开宗明义,从“什么是、是什么、如何是”三个问题入手,阐释了知识翻译学的本体论,即人与知识共为知识翻译学的本体,并指出知识的地方性与世界性是翻译存在的基本条件。知识翻译学的核心理论即为地方性知识与世界性知识的互动变迁,翻译作为跨语言的多学科知识再生产、再传播行为,是地方性知识的世界性认同。杨枫进一步谈到,知识翻译学是以知识观照翻译的对象和本质,以语言、译者和知识为三大要素,其中包含语言转换、话语生成和知识建构三个层面。杨枫还阐述了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科学方法论,指出知识翻译美学以真求知、以善立义、以美启真。最后,杨枫强调知识翻译学是普通翻译学理论。它从本体出发,覆盖所有学科,也并不排斥其他翻译学理论,具有翻译学“宪法”的价值与功能。基于2023年在《当代外语研究》第4期发表的《知识翻译学论纲》,杨枫详细介绍了知识翻译学体系建构亟待推进的工作,如形成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化概念范畴和知识单元等学科知识纤维,反映知识翻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对其范围划定、主要内容、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证等。杨枫表示,知识翻译学研究前景广阔,希望广大翻译研究者积极投身其中。
在互动环节,参会师生就知识与文化的关系、知识与意义的区分、知识翻译学视角下中国传统翻译话语的国际传播等问题向主讲人请教,杨枫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互动结束后,覃江华对整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知识翻译学格局大、站位高、范围广,具有整合翻译学各分支的功能,其提出与发展拓展了翻译学的空间,丰富了翻译学的内涵。本场讲座信息量大,需要时间好好消化,会后大家可以通过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提供的多种平台继续沟通交流,深化对知识翻译学的理解,产出更多研究成果,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做出自己的贡献。覃江华代表学院再次感谢杨枫教授的精彩报告以及校内外师生的积极参与。
杨枫教授是知识翻译学的首倡者,由他主讲的本场讲座揭开了“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系列学术活动”的大幕。其成功举办为接下来的系列学术活动和10月27至29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知识翻译学学术年会”吹响了号角。知识翻译学作为新兴的本土理论,在过去两年里引起了翻译学界学者们的热议,也即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期待未来有更多学者加入知识翻译学的学科体系建构,创造更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