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2025年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动员学术骨干申报高水平科研项目,3月27日下午,学院在A109会议室组织召开2025年科研工作创新专题会议,集思广益,凝聚科研工作发展共识。党委书记冯国林、学院教授代表、各研究中心主任和学术骨干参加会议。副院长耿云冬主持会议。
会上,耿云冬重点传达了学校2025年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科研范式转型、学科筑峰强基行动、人文社科文脉薪传计划等论述,阐述了学院关于“出特色 入主流”的有组织科研规划。围绕贯彻落实学校会议精神,耿云冬分享了三点科研工作思考:一是辩证认识科研与教学的互补关系,积极推动科研范式转型,从尊重自由探索转向注重有组织科研,从兴趣驱动转向使命驱动;二是充分认识ESI与学校实力排名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AI4S新方法,注重学术英语教学创新研究,助力学校优势学科冲击ESI全球前万分之一;三是深入思考外语学科筑峰路径,学院拟在现有研究中心基础上遴选骨干教师,重点推进面向新农科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农业叙事学研究、涉农知识翻译研究、中非农业合作咨政等4个方向的科研团队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涉农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的外语科研体系。
冯国林对全体学术骨干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四项具体要求。一是在发展方向上强调“聚焦靶心、形成特色”,实施“小切口、深耕耘”策略,聚焦涉农领域培育校本特色成果,通过项目申报和跨学科团队建设提升学科贡献度;二是在科研机制上坚持“开放协同、提质增效”,依托“外语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开展对话式、探讨式的学术指导,开展高品质学术交流,把专家的学术素养转化为教师科研进步的营养;三是在团队建设上注重“激活内生动力”,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探讨活动,加强院内学术骨干教师之间的学术互动、互信与互助,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四是在学科建设上明确“顶天立地”发展路径,科研工作应坚持宏观着眼与微观着手相结合,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学科特色优势。
冯国林最后表示,希望学院的学术骨干切实行动起来,学院会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在学术交流、平台搭建、高水平项目申报和成果培育等环节提供全方位保障,为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潜心科研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