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教育教学

Education

教育教学

语言筑基 文化滋养 学术赋能——公共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答卷
作者:编辑:李钰婧审核:时间:2025-08-13点击: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外国语学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系统改革,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四新”和“双一流”建设、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为导向,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将语言教育、文化传承与学术育人深度融合,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筑牢根基。学院制订并全面实施融语言应用、文化互鉴和学术表达“三位一体”的公共外语综合改革方案,确立公共外语知识·能力·价值“三融合”育人目标,构建语言·文化·学术“三联动”课程体系,设计分类·分级·分层“三兼顾”教学体系,创建智能助学·课堂研学·实践转化“三进阶”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程体系,建强“四新”学术英语和文化英语课程率先建设“四新”学术英语课程建强中国文化课程,课程内容中补齐中国文化元素。从课程源头确保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中国立场、世界格局和中外文明互鉴,促进“英语+专业+文化”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转型。为“张之洞班”“智慧农业”“生科英才”“动科本硕连读兽医硕士”等开设了定制化课程。建设《中国文化概况(英)》《雅思写作》等省级一流课程5门建设《学术英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况(语言文化)》知识图谱课程二门;出版《耕读中国》《跨文化交际》《文化与翻译》《新农科大学英语》《农科学术英语写作》等教材15本。首创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农科英语语料库网络检索平台”,该语料库含农科专业期刊论文语料库、英汉语母语学习者语料库和对比语料库三层架构,服务于所有涉农学科的学术英语教育教学与实践创新。


《中国文化概况》第二课堂活动—英语里的中国“非遗”


《学术交流英语》课堂上首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全球视野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同时融入正向价值塑造,融入“宏农学、扬国光 日新永无疆”“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的价值追求。以课程为依托开展课程思政立项研究全覆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球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双碳”目标、农业强国、科技自立自强等事关国家战略又体现学校特色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作业和考核。发挥语言课程优势,挖掘语言背后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多元文化和文明互鉴意识。帮助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在与外国文化的比较中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增强知农、爱农、兴农情怀,坚定“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提高用英语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形象的综合能力。


校园情境英语微课在校史馆中学生的“情景演绎”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外教社杯”全国高校跨文化能力大赛总决赛


三、创设人机协同育人环境,数智赋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自2020年起,学院引进了iTEST、iWRITE、讯飞口语、讯飞语伴等智能平台,在多模态在线资源、大语言模型的加持下,为全校学生打造了智能化、泛在化、深度化、个性化的智慧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智能测评,构建了智能助学·课堂研学·实践转化“三进阶”的教育教学模式。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首届“教育数字人大赛”全国一等奖。《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以“华中农业大学:‘空中课堂’传递知识与信心”为题进行报道。大学英语大规模在线教育教学,为全校2022年底大规模在线期末考试奠定了基础。

四、建设多元实践平台激发学习主动性、培养实践创新力“校长杯”大学生英语竞赛已主办23届,以致敬经典为主题,全校学生组队,演绎中外经典戏剧75部,原创戏剧2部,产出一批展示学校学科特色和文化品位的优秀短视频。“狮山品译”“狮山公外”等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践行学校“宏农学扬国光”耕读实践育人范式,致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英汉双语叙事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发布120余篇高质量原创双语散文、双语视频以及文学译作。“藕空里的家乡”“三鲜豆皮:人间烟火气”展现了典型的荆楚饮食文化特色,获湖北日报2024湖北大学生楚菜美食创意打卡作品大赛二等奖和潜力奖。“任重‘稻’远”“传承·连结:遇见中国结”具有浓厚的校本文化特色和学科特色。“狮舞乾坤:千载匠心少年魂”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年传承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狮舞乾坤:千载匠心少年魂》等原创视频转发学校外网,被Facebook、Instagram、Living Heritage等转发。


“校长杯”大学生英语竞赛现场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国赛一等奖作品——传承·连结 遇见中国结


五、办好高级别赛事,锤炼学生优秀品格和综合能力。高级别赛事能综合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胜任力。学校设立赛事专项经费,学院组织全校学生参加,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层层打磨精品,从校赛一直走向国赛,寓教于赛,寓赛于教,教学互融相长。近年来学生广泛参加“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外研社·国才杯”系列英语赛事、“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比赛”等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类、学术类英语竞赛活动。获得一批省级以上奖项,其中,学术类国家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62项三等奖69项;文化类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传承·连结:遇见中国结”获2021年高教社杯“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8个一等奖之一,获唯一最佳创意奖。


我校学子在“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取得佳绩


学生参加科研英语演讲比赛现场


六、研赛相长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主持教研项目、开展集体备课。近五年,大学英语教师在各类竞赛中获奖50余项,其中,省青教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5项;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高校混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1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入选省楚天学子计划。大学英语和文化教学团队获评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语言支持中心”为全校学生搭建语言提升平台


我院教师在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作教学创新设计汇报


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深化数智赋能与校本特色融合,以更高站位推进外语教育教学范式创新,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外语力量,在服务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战略中书写新的育人答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