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来,华中农业大学已四年成功举办高教社杯“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此项活动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导的国家级赛事,列入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竞赛名录。四载深耕,已成为我校一项具有鲜明特色和育人实效的品牌活动,助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落地见效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 筑牢文化自信之基,赋能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本项赛事的核心宗旨在于引导青年学子深度解码中华文化内涵,以娴熟外语为桥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国际化传播。从聚焦文化根脉的 “我和我眼中的非遗”,到饱含家国情怀的 “大美中国・故乡风韵”,从关注前沿突破的 “我和我眼中的科创”,到纵览时代变迁的 “新时代・新变化 —— 时潮奔涌,青春不凡”,赛事主题始终紧扣国家发展战略脉搏,锚定青年人的时代使命,实现内涵持续深化与拓展。
通过深度参与活动,学生在文化认同、语言应用、创新实践等维度实现了全方位淬炼提升。
(一)深化文化认同,夯实自信根基
在挖掘、梳理与呈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需系统钻研文化背景、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 —— 从探寻非遗技艺的千年传承,到走访故乡名胜的时代变迁;从剖析科创成果的突破意义,到回溯历史瞬间的精神内核。这种沉浸式的文化探寻,让学生切实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从 “文化自知” 迈向 “文化自信”。学生作品始终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出强烈的主体意识与创新表达力:既有《邛酒琼浆》《汉派木刻》《西兰卡普》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也有《梦回江城数字行》《AI 赋能健康生活》《玉米寻亲之旅》等对农业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生动诠释。选题从 “非遗活化” 延伸至 “当代中国”,生动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与人文交融的鲜活图景。
(二)锤炼外语能力,提升跨文化叙事水平
活动要求以英语完成全流程创作,这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实战检验,更是高阶思维与跨文化传播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需精准把握 “国际表达”的逻辑与节奏,将复杂的中国故事转化为能引发全球共鸣的叙事,核心传播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作品充分展现了 “融通中外” 的视野与立场:《Quanzhou: Emporium of the World》回溯宋元海洋贸易的辉煌,呼应 “一带一路” 倡议的历史纵深;《板蓝根青菜:从实验室到餐桌的 17 年》记录农业科研人员的坚守,诠释科技报国的初心。这些作品既站稳中国立场,又契合国际传播规律,真正实现了 “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的实践育人目标。
(三)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短视频创作融合了选题策划、文案撰写、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多环节,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历届作品中涌现出的丰富创意和多样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华农学子将学科知识、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获奖团队由多个学院、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体现了“外语+专业”“人文+科技”的跨学科协作模式。这种组队模式不仅产出高质量作品,更培养了学生跨领域理解、协作与创新的综合素养。

2022年国赛一等奖作品——传承·连结 遇见中国结(信息学院李鼎团队作品)

2024年国赛一等奖作品——Paper Shadow Play in Xiangtan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诚团队作品)

2025年省赛特等奖作品——梦回江城数字行(经济管理学院徐国宁团队作品)

2025年省赛特等奖作品——蒜鸟:一句“算鸟”,半城烟火(外国语学院李康团队作品)
二、锚定立德树人根本,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我校在此项赛事中表现突出,充分体现了“组织有力、指导专业和竞争强劲”的特点。数据显示,活动征集作品数量从2022年的47件稳步增长至2025年的73件,参与人数也从超100人显著提升至250人以上,覆盖全校所有学院,显示出广泛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学生参与热情。指导教师团队精准发力,为作品打磨提供专业指导;赛事成绩屡创新高 —— 连年斩获全国一等奖、最佳创意短片、湖北省特等奖等荣誉,2025 年更成为全省唯一包揽两项省赛特等奖的高校,其中一件作品位列特等奖榜首,充分彰显了我校的育人质量与竞争实力。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作品质量,我校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该活动成功探索出 “语言媒介 + 文化内涵 + 国际传播”的 实践育人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活动引导学生将个人视角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通过讲述非遗传承、家乡蜕变、科创突破等故事,深刻感知国家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一批聚焦 “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文化传承” 的作品,彰显了学生 “胸怀家国、肩担使命” 的时代自觉,让青年学子从 “故事旁观者” 转变为 “中国故事的亲历者与传播者”,实现了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
三、守正创新谋长远,续写育人新篇
四载耕耘,“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活动已实现规模、质量与影响力的同步跃升。外国语学院作为承办单位,以赛事为纽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外语应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更帮助学生筑牢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拓宽全球视野,为学校培养 “兼具中国心与世界眼” 的时代新人贡献了坚实的 “外语力量”。
展望未来,活动将继续守正创新,在选题引导、创作培训和指导机制等方面持续优化,激励更多华农学子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传播者和中国故事的精彩讲述者。以青春之声传递中国力量,以国际视野展现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