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外国语学院“学者引航”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涵盖学术分享、前沿探讨与学术诚信教育等环节,邀请文学方向李敏锐老师与语言学方向徐贝贝老师为2025级研究生新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学术入门指导。

活动伊始,李敏锐老师作题为“外国文学研究的问题、方法与价值”的专题分享。他指出,自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经典文学在多视角阐释中持续焕发新的生命力。他鼓励同学们积极运用叙事学、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理论工具,开展批评实践,不断提升学术素养。
李老师进一步强调,随着跨国、跨文化现象日益增多,以移民题材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与研究正不断丰富学术视野。同时,人工智能与文学研究的交叉也正在成为前沿热点。他建议同学们密切关注国内外作家及其新作,以敏锐的感知、细致的文本解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探寻外国文学研究的新空间。
他还指出,文学研究的根本终将回归对人性的深入探索,并向新生提出三点寄语:为人处世要胸怀格局,学术研究要坚守诚信底线,对待师长与同学应虚怀若谷、常怀感恩,以此追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学术与人生境界。

随后,徐贝贝老师围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作专题讲座。他从“学术”一词的起源谈起,追溯至柏拉图创办学园的雅典之地“Akademeia”,并引申至中国古代对学问的追求,指出学术既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系统而专门的研究活动。
徐老师借助《荀子·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名句,强调学术基础积累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释学术道德的核心是真实、真诚与守信,是每一位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他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暂行办法》和教育部相关文件,详细介绍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类型与严重后果,指出高校在弘扬学术诚信、塑造严谨学风中的重要作用。
在谈到学术志趣时,徐老师将其比喻为研究的“发动机”,鼓励同学们通过广泛阅读、批判性思考和积极交流,培养内在、持久且具有创造力的学术热情。
本场“学者引航”活动不仅系统梳理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与前沿动态,更有助于新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增强诚信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会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对未来的学术生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坚定的信心。